您当前的位置:海峡新闻网 > 福建 > 正文

送别!著名摩擦学专家温诗铸院士:“中国摩擦学”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3-11-06 09:42 来源: 未知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清华大学机械系发布的讣告写道:“温诗铸院士为我国摩擦学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温诗铸院士的逝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

  不负热血少年

  立志开创 “中国摩擦学”之先河

  温诗铸,江西丰城人,1932年11月2日出生,兄弟姐妹八人,排行第七。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下,他与家人颠沛流离,生活艰苦,童年的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现状。

  时局动荡,温诗铸从未放弃求学,考虑到祖国的安全与发展需要先进的制造业提供保障,195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在校四年期间,温诗铸名列前茅,所有科目均为5分(当时满分为5分),同时自学了四门外语。1955年,他毕业留校任教,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深入钻研摩擦磨损润滑等理论。

  何谓“摩擦学”呢?其主要是研究相互作用、相互运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学科。统计资料显示,摩擦消耗掉全世界1/3的一次能源,磨损致使约60%的机器零部件失效,而且50%以上的机械装备恶性事故都起源于润滑失效和过度磨损。所以说,摩擦学研究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青年时的温诗铸院士

  时间回到1965年8月,彼时温诗铸主持了我国重大的攻关项目——研制高速离心机,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项目。他不畏国外技术封锁,在仅有一张粗线条结构草图的资料下,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近10人经过10个月的艰苦研究,于第二年6月成功攻克该项目技术难关。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陀螺仪平台,接着又为我国的原子弹研究提供了第一台铀分离样机,还创制了中国第一台超长进刀量的程序控制机床。

  1979年,年近五十的温诗铸被国家派往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摩擦学研究。此后,他更是将“中国摩擦学”真正带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温诗铸获得国际摩擦学最高荣誉,即年度国际摩擦学金奖,据悉该奖项全球每年仅有一人可摘得桂冠。

  从优秀毕业生到桃李满天下,深耕清华讲台68

  1955年,彼时23岁的温诗铸,就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同时留校任教,此后兢兢业业、深耕讲台68载,直至去世。

  可以说,温诗铸的一生,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带领着清华师生共同为中国的摩擦学学科贡献力量,积极推动着其走向更宽广的全球舞台,更是让中国摩擦学在世界处于领先领跑地位。

  1955年8月,他来到清华大学人事处报到,担任当时的机械制造系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组(简称零件教研组) 助教,筹建起重机运输新专业。1956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学校则要求制订学科规划,大部分有机械学科的高校制定发展规划时都以零件为纲,但彼时的温诗铸则提出清华机械零件教研组要以学科为中心,研究摩擦、磨损、润滑,并以此为学科方向。

  1981年6月,温诗铸积极开展了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建设工作,“带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展基础研究。这是我第二次创业,也是从零开始。”7月,中国第一个摩擦学基础研究国家项目自此诞生,这也是当时清华大学主持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之一。

  1984年2月,温诗铸在向学校提出筹建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想,体制以中心实验室与若干分室组合,中心实验室设在精仪系以专职人员构成的实体机构,若干分室由相关院系从事摩擦学研究的人员兼职。同年4月,温诗铸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朱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6月,经过推荐与考察,通过资格审定,晋升为教授。

  1988年11月,“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温诗铸任首任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是清华大学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第一个国家建立的摩擦学研究机构,为清华大学的摩擦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中国摩擦学领域人才培养和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基地。

  可以说,温诗铸院士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中国现代制造业摩擦力学与材料的伟大事业之中,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对当代中国制造业、理论工程与材料等专业的研究生与博士后。

  执教清华六十余载,他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并作为博士后导师与多名青年学者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实现了对优秀人才的持续培养与薪火相传。其中培养的博士生雒建斌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建宁和田煜两位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指导的博士生雒建斌、田煜、钱林茂及博士后路新春四位先后被聘为长江学者,指导的博士生雒建斌、田煜、钱林茂,及博士后孟永钢和路新春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不仅如此,他还曾专门设立“温诗铸枫叶奖”,经常鼓励学生和青年教师要敢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经典科学著作等身 开创我国摩擦学研究“第一人”

  作为国内开展摩擦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温诗铸院士一直坚守在摩擦学研究的前沿。

  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发展了面向工程问题的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了薄膜润滑理论,推动了现代润滑设计理论的发展;开拓了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表面制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开展机械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推动了摩擦学学科向广度方向发展。

  此外,先生还曾说:“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人生。”

温诗铸院士一家四口合影

  在学术著作方面,其先后出版了7部学科著作,共12版,包括《摩擦学原理》(共四版)、《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抗磨损设计》《纳米摩擦学》(共两版)、《界面科学与技术》《界面力学》和《Principles of Tribology(摩擦学原理)》(共两版)等。不仅有力推动了摩擦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摩擦学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提升更高的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温诗铸院士还历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润滑与密封》编委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以及《Friction(摩擦)》《Trib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摩擦学)》《Tribotest(摩擦测试)》等期刊编委。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